zixun
山東茂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2022-08-31 2436
排水是我們從古至今都在思考的問題,我們一直在完善排水系統,但是當我們回頭去研究古時候的排水時,卻不得不對古人佩服,不得不說古人的智慧是我們必須要敬佩的。今天小編來聊一聊古時候的排水,下面一起看一下吧。
2006年,秦阿房宮前殿遺址東北處,約500米遠的戰(zhàn)國秦上林苑五號建筑遺址中,發(fā)現了一處地下排水管道。這些管道通身陶制,厚度不過1cm,長度在58cm左右,一端直徑小一端直徑較大,然后大小口徑相互嵌套連接而成。水管下層鋪兩條,上層鋪一條,橫剖面呈“品”字型,內里還有簡單的紋飾。
這樣的陶制排水管道,在戰(zhàn)國上林苑遺址多處均有發(fā)現,可以說明戰(zhàn)國秦漢時期,皇室宮殿、園林甚至城市中,就已經有了成熟的地下排水設施。而早在戰(zhàn)國之前,智慧的古人就對排水問題作出了各種各樣的對策。
早期的排水設施
新石器時代后期至夏商時期,城市的雛形開始逐漸明晰,人們也在城市建設中考慮到了排水的問題,于是最簡陋的排水設施出現——溝渠、壕池,這種天然質樸的排水設施雖然技術含量不高,但足以說明古代城市中對于排水的需要。隨著城市的發(fā)展,人們生產生活的進步,陶制的排水管道出現在了今河南淮陽的平糧臺古城。
平糧臺古城是龍山文化遺址,距今約4300年,占地面積五萬平方米,城內鋪設了陶制的排水管道,與秦戰(zhàn)國上林苑的管道類似呈“品”字形,相互嵌套,鋪于地下30cm處。整體管道北端高于南段,呈輕微斜坡狀,有利于向城外排水,管道周圍填上礓石和土,再鋪上厚土以形成路面。到了商代,還出現了石木結構的排水溝,比平糧臺古城有了較大的進步和發(fā)展。商代的宮城之內,每座宮殿都有其小規(guī)模的排水系統,布局合理,構造堅固。
西周到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城市發(fā)展更加成熟,排水系統也相當完善。首先,下水管道得到了普遍的應用,與城內溝渠,城壕一起,搭配構成一個完整的城市排水系統,可以將層內的污水、雨水及時拍到城外的河流中。
排水系統的初步建立
秦代定都咸陽,在考古發(fā)掘中除了發(fā)現陶制水管道以外,還有排水池和散水設施的遺跡。水管有直管和直角彎頭管兩種,鋪設呈輕微坡度,水通過陶漏斗流入排水池,再從排水池下接的眾多排水管道,流向不同的方向排水。這些距今2200多年的建筑排水設施設計巧妙,令人嘆服。
漢長安城在今西安城西北,城市選址遵循“高勿近旱而水用足,下毋近水而溝防省”的合理規(guī)劃。漢長安城外的城壕寬約8米,深約3米,總長在2.6萬米左右。明渠由西向東,如同飄帶攔腰跨過城中,與繞城外的城壕相搭配,總長約35公里。漢長安城的城市水系還有昆明池、鎬池、太液池等,都能到調洪蓄水的作用。在城內道路兩邊,還有排水溝洫。這套周密完善的城市水系,解決了城市供水、排水、調節(jié)蓄水和航運的問題。
唐長安城中也具備完善的排水系統,皇宮之中的排水系統更加講究。在唐西內苑故址出土了一段唐代排水的地下暗渠,渠底和渠口鋪磚或者石料,渠壁砌磚。為了防止渠道堵塞,每隔一段還會安裝鏤孔大小不一的閘門,用以阻攔污物。如果排水不暢,也方便檢查和及時清理。
排水系統的完善
時至北宋,定都東京(今開封)。古人敢于將都城選在水系如此發(fā)達的地方,足以見他們對城市排水系統的信心和技術的成熟。四條河道穿城而過,大街小巷有明渠暗溝等排水設施......整個城市排水系統的規(guī)劃設計都體現了很高的科技水平,城市排水的管理措施也相當完備,可以說是古代城市排水的典范。
元明清三代的城市排水建設,就集中體現在北京城的建設中,現北京舊鼓樓大街北段、大石橋胡同東口在解放前還殘存著元代排水設施的遺跡。元代大都中將水路分為兩個系統,一個負責漕運,一個負責宮廷內部用水。城內南北向的主干道兩側,有排水渠,輔以東西向的暗溝,方便將胡同內的雨水排入渠中。清代北京城舍棄了元大都的北城區(qū),拓展了城南區(qū)域,但在排水系統上基本沿襲了元代,并無太大變化。
排水設施的維護
城市中的排水,排洪設施,牽涉到百姓及貴族的日常生活以及安全,所以一直以來對于排水系統的規(guī)劃、建設、管理和維護,都是非常謹慎和嚴格的。夏商周有司空一職,掌“巡川澤之禁令而平其守,犯禁者執(zhí)向誅伐之”,專門負責水土安全。
秦代政令嚴苛,《秦律》中規(guī)定:“棄灰于道者被刑”,也有效地避免了棄物阻塞溝渠的危害。
宋代對河渠的管理也有嚴格且科學的制度,每年定期疏通河道,并且派士兵沿河防護,保護河堤?!稏|京夢華錄》有記載:“故京師雖大雨無復水害,昔人之畫善矣”。
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,感謝大家的閱讀和觀看,如果您有什么不懂的,歡迎聯系我們的工作人員,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,山東茂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專業(yè)生產排水網的優(yōu)質廠家,期待我們以后的合作。